海淀区体育局举办“体医融合”战略合作座谈会
为贯彻落实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、《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》,发挥体育和医疗在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,建立以慢病防控和亚健康状况改善为主的,符合海淀区域及人群特征的具有海淀特色的“体医融合”工作新模式,海淀体育局于7月30日举办北京市海淀区“体医融合”战略合作座谈会。
本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解读国家体育融合发展政策,共同研讨海淀区“体医融合”发展路径,探索预防疾病、健康海淀守护新途径,达成海淀“体医融合”发展部门间合作意向。国家体育总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,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局长张彦祥,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书记甄蕾,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洪波,北京市海淀医院、北医三院海淀院区书记刘兰英,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志潮,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卞立松,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晖,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少臣,北京市海淀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中心主任倪泽飞等领导出席座谈会。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副局长刘鹏超主持会议。
郭建军主任对区体育局科研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,并强调区科研所是全国第一家开展体医人才培训的的单位。郭建军主任解读了“体医融合”相关国家政策,并为体医融合的的实现提出具体建议。
甄蕾书记座谈时表示,区卫健委将与区体育局密切合作,全力支持“体医融合”工作。甄蕾书记从四个方面分析了“体医融合”的必要性,希望把“体医融合”工作做到最好,做到全国的前面去。
刘兰英书记讲话时强调,“体医融合”工作应抓住顶层设计,集合各方面专家,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关体系,制定海淀的《健康规划》。从医院角度,将全力配合体育局“体医融合”工作的开展。
王志潮主任和大家讨论脑血管病与运动健康的关系,落实“体医融合”在慢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,确定以脑血管病与运动健康为抓手,科学地加入体育元素削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峰值,力争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开辟出新领域。
陈晖主任讨论了“体医融合”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尝试。陈主任表示,作为卫生系统最基层、最贴近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是新时代医疗改革的先头兵和重点。“体医融合”项目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开展,很有必要也面临着很多问题。
倪泽飞主任对海淀区“体医融合”实施情况做了汇报。倪泽飞所长表示,海淀区在“体医融合”专业人才培训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的步伐,在下一步的工作中,将继续加大与卫生系统等各方的合作,建立“体医融合”疾病防控及健康促进联动推广模式,形成海淀区“体医融合”发展规划,为我区“体医融合”发展提供指引。
张彦祥局长在座谈会上对各方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,并对我区“体医融合”工作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:一是立足新形势新需求,谋划发展新思路。区体育局将以深化落实“两新两高”战略为牵引,以服务中关村发展为动力,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,依据海淀人群结构特征,找准契合点、创新方式方法,以高效组织服务推动“体医融合”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。二要突出重点,建立部门联动机制。首先要强化领导,要理清发展思路、明确工作目标、任务及各自职责,齐心协力共同推进。接下来要齐抓共管,形成体育与卫生职能部门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,密切配合,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。最后要实现资源互补,要建立良好的培训、交流及学习机制,实现资源互补,进一步提升“体医融合”工作实效。三要共同努力,搭建多元化运行模式。在路径设计中要建立政府引导,鼓励体育医疗机构积极参与、支持社会资源参与的多方合作模式,要建立持续的资金来源和人才来源保障机制,为海淀区“体医融合”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。